走进温州文成 于山水间谱一曲文旅协作之歌

2022-07-11 10:55:19 作者:创始人   |   浏览(0

 “我昔住在南山头,连山下带清溪幽。山巅出泉宜种稻,绕屋尽是良田畴”,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曾用这样一首诗来赞美自己的家乡文成,而文成县,亦是取自于刘基的谥号作为县名。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西南部,是浙南革命老区、浙江省著名侨乡,素有“天下第六福地”美誉。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近年来,文成擘绘生态富县、旅游强县发展蓝图,依托伯温文化、侨乡文化、畲族文化、养生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多点开花、众星拱月”的品质旅游景区集群,深入打造有文成辨识度的文旅融合产品。文旅融合,成为了打开文成前进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赓续“文”脉,传“成”经典。为进一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加快文旅融合脚步,2022年7月6日-8日,文成举办2022年美丽文成媒体行活动,邀请多家中央级、省级媒体赴文成调研,一同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背后的文旅故事,体验不一样的诗画生活。

  寻梦刘基故乡 开启文化传承之旅

  2020年12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确定2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刘伯温故里景区名列其中。景区总面积4.81平方公里,由刘基庙和百丈漈两大核心景区构成。

  作为刘伯温的故乡,刘基故居和刘基庙便是游客来此打卡的必经之地。

  刘基故居在南田镇的武阳村,刘基上五代均住此,里面虽没有豪华宅邸之势,但整洁古朴。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让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生活的情景。

  刘基庙同样坐落于南田镇,它旧称诚意伯祠,始建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占地面积约3024平方米,为七开间回廊合院式木构建筑,主体依次为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四进。环境清幽,规制恢宏,风格古朴,庄严肃穆。庙周文物古迹众多,有宋建妙果寺、元建徐忠勇祠,及明清建古民居群等,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距离文成县城不远处便是百丈漈景区,全部风景区由三个瀑布构成,分别是一漈二漈和三漈。顺着山路一路向上,沿途有奇石异草和溪水奔腾不息。壮阔的瀑布从天际垂直而下,三个瀑布的风景不尽相同。在旁边的茶室里点上一杯“文成贡茶”,遥看瀑布飞落山涧,自是惬意万分。

  家宴有很多,且各有各的历史和味道,来到文成,尝过“伯温家宴”才算是不虚此行。“伯温家宴”缘起刘基,他曾在《万里封侯》一诗中写道“八珍鼎食,何如故乡”。刘氏后人根据伯温先生《多能鄙事》和民间流传,选取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菜肴,结合南田本地特产,逐渐形成了今日的“伯温家宴”。其中伯温烧饼这一面食,是刘氏后人纪念刘伯温烧饼歌的故事而烹制的烧饼。

  就在去年底,文成县百丈漈镇成功入选2021浙江美丽城镇省级样板。作为国家5A级景区刘伯温故里的核心区,百丈漈镇将文化特质和旅游产业融合,成功打造文旅型美丽城镇,近年先后获得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生态镇及多项省级示范乡镇乡村荣誉。

  探古原味畲乡 民族宝藏留千年

  畲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游耕民族,文成就是浙江畲族的聚居地之一。让川民族村坐落于文成西坑畲族镇境内,是一个兼容畲汉民族特色的文化古村,下辖7个自然村,总人口978人,其中畲族人口占四分之一,常驻人口398人。村庄依山而建,错落分明,背靠千年古樟,毗邻红枫林……在这座融合的村落里,仍然保留着独具特色的畲家文化。

  走进这座古村落,无论是建筑、风俗,还是村民的语言、服饰,都包含有较多的畲族文化元素在里面。由于地处文成山水寻幽奇观带上,因此古村周边的风光也是旖旎可人,青山绿水、古道小桥、石墙木屋,加之古朴的民风,悠悠的古韵,更给人一种仿若桃源之感。“误入”桃源的人们可以在此体验“拦路酒”、“竹竿舞”,让川民族村还将“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畲家长桌宴作为常驻旅游项目植入民族乡村旅游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

  近年来,文成县充分挖掘让川民族村的资源禀赋,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新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乡村旅游“微改造、精提升”,让川民族村先后获评省3A级景区村庄、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乡村旅游溢出效益明显。该村通过创新打造“一微两入”的“让川村模式”,聚力乡村旅游“微改造、精提升”、品牌引入和文化融入,使让川村更加富有魅力、活力和竞争力,成为文成建设全省首批大花园示范县中一扇亮眼的窗户。

  打响康养牌 构筑天然养生福地

  文成全县森林生态环境优良,绵延洞宫山脉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坐拥着国家5A级景区,森林覆盖率96%以上,气候适宜,号称天下第一氧吧。

  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坐落于此,因其有一巨崖形似“铜铃”而得名。境内山峦叠翠、峡谷幽深,野生动物群多,还生活着众多猴群。游人可以近距离观赏到这自然的精灵在森林中嬉戏玩耍,并有机会与它们亲密接触,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韵味。行走在石阶栈道,观一处铜铃山万年激流旋冲形成的壶穴奇观;穿梭狭长铁索桥,望一眼龙麒源高深峡谷的绝美风光……春看百花争艳,夏观茫茫云雾,秋望晴空明月,冬眺林海雪原。游人身处其中,如入仙境。

  在距城区15公里的百丈漈镇长塘村,毗邻国家5A级景区百丈漈和天顶湖水库,有一座大月湾生态休闲乐园。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亲子游乐、拓展训练、住宿餐饮为一体,因势而建,富有真趣,让现代都市人感受到别样的世外桃源。

  近年来,文成县立足林区实际“靠山吃山”,充分发挥森林景观优势,围绕森林康养、禅修康养、运动康养、乡村康养四个方面丰富旅游产品,布局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回望悠悠历史 “红”是永恒色彩

  红色是革命永恒的主题,红色旅游则是人们重温历史、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渠道。文成是红十三军在浙南地区三个游击战争中心区域之一的重要活动地区,是红军挺进师游击根据地、中共瑞青泰县委和中共青景丽(中心)县委常驻地、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县、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去年以来,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文成县委、县政府从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精神、促进老区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出的集主题教育、特色体验、红色研学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品牌即“初心之旅”,主要包括珊溪线路的“星火之旅”和西坑线路的“烽火之旅”。

  目前,刘英纪念馆成功列入国家3A级景区创建单位,鳌里村落创成温州市红色旅游主题教育基地,鳌里、坦歧村均创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初心之旅”成功获评“温州市青少年红色研学线路”、“浙江省52个红色网红打卡点”。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红色文化含义越来越丰富,红色景点也愈发熠熠生辉。走进文成县西南部的珊溪镇,在浙南闻名的红色旅游“圣地”刘英纪念馆让历史一幕幕重现;漫步坦歧村红色长街,回溯精神的根脉,感受涌动的初心,仿佛回到了1935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古老的街巷,斑驳的墙面,长着蒿草的屋顶,珊溪镇坦歧村的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讲述这个村落古老的历史。

  百年侨文化 “慢城”长出共富花

  隐藏在浙南山区里的玉壶镇是著名侨乡,百年华侨文化影响深远,现有6.8万余人侨居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域内自然、人文等要素与国际慢城主题契合度高,2016年被正式授予“侨韵玉壶·国际慢城”证书,成为浙江省首个国际慢城。

  行走在玉壶,“侨韵”是最独特的韵味。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侨眷侨胞朋友们回到家乡文成玉壶镇,改造老房子,开起“慢城”民宿,打造起此地独有的“诗与远方”。借力“侨乡”和“慢城”两张金名片,通过乡贤侨领牵线搭桥,玉壶招引资金1.25亿元,先后建成玉壶入城口公园、乡愁广场等项目。

  文成以建设“国际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吸引了海外华侨回乡创办以鲜明的侨文化为主题、以丰富的侨元素为内容的“侨家乐”民宿。如今,“侨家乐”已成为浙江省三大区域民宿品牌之一,入选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IP,在温州全市域推广。2022年,“文成县侨家乐民宿品牌实践案例”获评浙江省旅业“微改造、精提升”2021年度实践案例最佳案例,“温州市侨家乐品牌民宿”入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

  景有森林薄雾青山溪涧,文有历史名人红色基因……文成不仅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秀美,而且底蕴深厚,有许多历史文化和值得品读的旅行地。这座集文旅资源为一身的小城,虽藏于浙南一隅,但掩不住自身光芒。

  近年来,文成县依托当地优异的生态条件,走出了一条生态型共同富裕发展之路。眼下,还将计划打造“珊溪水库鱼头”区域品牌,以品牌带动文成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整体化发展。此外,文成县提出要把“伯温烧饼”培育成带动山区发展的特色产业,并形成具有文成辨识度的特产,让本地特色美食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依托绿水青山良好生态旅游资源,文成县将继续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围绕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创新营销方式,围绕政策刺激、市场促销、旅游宣传等方面打好精准落地组合拳,全力开启后5A时代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骆思宇)

相关文章